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更为积极的信号 新京报快评
日期: 2025-05-08 作者: 新闻动态
5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系列政策措施。
具体包括央行发布的3类10项措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出的8项增量政策,以及中国证监会出台的持续稳定和活跃长期资金市场的多项措施。一系列国家层面打出的金融支持政策“组合拳”,不仅有利于稳市场稳预期,也将对稳增长、促民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冲击。对此,需要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上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以更好助力我们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并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事实上,去年9月,我国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就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经济平稳增长。而从去年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从实施多年的“稳健”变为“适度宽松”,这一转变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预期。
据统计,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的同比增速都在7%—8%之间,高于名义经济提高速度,融资成本也处于低位。今年一季度,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形态趋势,经济提高速度达到了5.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略降。
从此次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主要围绕着当前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及堵点痛点,加大了改革力度,释放出更为积极的信号,以更好地支持发展和改善预期。比如,央行宣布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逐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有效激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
此外,增加3000亿元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是当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央行将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与此同时,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政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助力稳企业稳经济。针对对外贸易的关税冲击,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而证监会也对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的冲击做出了部署,并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以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同时推动市场、产品、机构全方位双向开放,持续提升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便利性,稳步拓展跨境相互连通,提高境外备案效率。
当然,要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效,就必须努力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不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破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一致性,强化宏观政策的协同效应。如此,方能将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